当前位置:
关于加强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的通知
时间:2023-05-15 16:31:09
字号:
作者:农业技术推广科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开发区和高新区分局、度假区农业农村局:

当前我市小麦处在灌浆期,是产量形成、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但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市大部分地区将迎来高温天气,其中1416日最高温度可达3435度,其后部分时段也会出现35℃左右高温天气,小麦收获前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也可能出现,部分麦田遭遇“干热风”、强对流天气等几率增加。为确保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落实好防控小麦干热风、减轻强对流天气影响的有效措施,打好夏粮丰收攻坚战。

一是持续抓好“一喷三防”全覆盖。要把“一喷三防”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全覆盖,严格落实药肥一体,严格落实三防同治,打好小麦条锈病防治决胜战,紧盯严防干热风,把各种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小麦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质量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增粒重、提单产。

二是及时搞好叶面喷肥。干热风来临这几天,最好上午十点以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等叶面肥。“吨半粮”创建地块坚持每隔36天喷施一遍叶面肥,力争小麦灌浆期喷施35遍叶面肥,提高粒重,增加单产。

三是增墒降温。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可在高温来临几天,采用微喷或者滴灌方式小水灌溉,降低温度,改善墒情,提高防御能力。对目前处于灌浆期、墒情不足的麦田,抓紧浇好灌浆水,提高对干热风的防御能力,最晚可在小麦收获前15天进行浇灌,并注意控制水量,不要大水漫灌,防止倒伏。

四是倒伏应对。对于因大风降水等原因发生倒伏的麦田,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一是助力自然恢复,切勿人工绑扶。在小麦灌浆前中期,倒伏发生35天后,叶片和穗轴会借助植株自我调节功能自然翘起,无需人工辅助。对于降雨导致倒伏的麦田,可在雨后借助工具抖落茎叶上的水珠,减轻压力助其抬头。二是防病防早衰,减轻次生危害。小麦倒伏后,白粉病等病害往往加重发生,同时倒伏导致茎秆和根系受损,影响籽粒灌浆。要及早喷施三唑酮等杀菌剂和0.2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控制病害发生,增强光合作用,减轻次生危害,降低粒重损失

五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各县(市、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重点防范“干热风”、强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提早落实防灾措施,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积极引导农业保险机构提早介入灾害预防。灾害一旦发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六是抓好技术指导服务。各县(市、区)要继续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分区包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技术指导服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确保各项关键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省里已将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作纳入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下一步,市里按照省级部署要求,将上述措施落实,作为衡量和评价各地单产提升工作进展、工作成效的重点内容,每天一调度一通报,直至夏收结束,以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3514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