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是具有突发性、迁移性和毁灭性发生特点的重要农业害虫。蝗灾是我省农业生产重大生物灾害之一,蝗虫防治是我省一项长期防灾减灾战略性任务。为及时有效地控制东亚飞蝗发生危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特制定山东省2018年东亚飞蝗防控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防治策略
(一)指导思想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治蝗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宗旨,以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为目标,因地因时制宜,分类指导,科学防治,提高蝗虫防控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防治策略
治蝗工作继续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工作方针和“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的防治策略。在防治方式上继续坚持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扩大生物防治面积和生态控制覆盖率,逐步加大蝗区生态改造力度,提高蝗灾治理科技水平,促进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二、发生形势和防治任务
(一)发生形势
去年9月下旬,全省各蝗区对秋残蝗进行了普查,普查面积363.1万亩,残蝗面积163.53万亩,其中每亩6-10头136.38万亩,11-30头21.35万亩,31-100头5.27万亩,100头以上0.32万亩,平均密度6.19头/亩,最高密度265头/亩。残蝗面积较2016年(205.63万亩)有所减少,其中,低密度残蝗面积有较明显减少,表明秋残蝗分布的广泛性降低。平均密度低于2016年(9.34头/亩),最高密度高于2016年(235头/亩),出现在菏泽鄄城蝗区。根据各蝗区3月下旬挖卵调查,平均蝗卵密度1.55粒/?,略高于去年同期(1.06粒/?);越冬卵死亡率8.1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8.0%);最高蝗卵密度103粒/?,较去年下降明显(207粒/?)。4月、5月上旬全省各蝗区气温较常年略偏高,蝗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对蝗卵发育和蝗蝻出土较为有利;据省气象台天气预报,5月中下旬主要蝗区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对蝗蝻发育较为有利,6月主要蝗区气温接近常年,降水较常年略偏多,对夏蝗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预计2018年我省东亚飞蝗夏蝗中等发生,主要蝗区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部分潜在蝗区(隐伏蝗区)存在突发性风险。全省东亚飞蝗发生面积460万亩左右,其中夏蝗面积250万亩,秋蝗面积210万亩。
(二)防治任务
根据我省蝗虫发生面积和防治指标要求,2018年需要药剂应急防治东亚飞蝗380万亩次,其中化学防治330万亩,生物防治50万亩;地面防治340万亩,飞机防治夏蝗40万亩。生态控制面积达50万亩。河口、垦利,东明、鄄城、郓城县(市、区)等发生较重的蝗区,为重点防治区,实行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结合,迅速控制蝗虫危害蔓延;一般发生的蝗区,组织地面防治,实行治蝗应急专业化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结合开展农田病虫害防治兼治东亚飞蝗,扩大防治范围,防止蝗虫扩散;同时,加强对其它宜蝗环境监控,发现蝗情立即扑灭,以防成灾。总体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将蝗虫密度控制到最低水平,实现东亚飞蝗“不起飞,不成灾”控制目标。
三、进度安排
(一)蝗情监测
5月中、下旬开展蝗情拉网普查,利用GPS查明蝗虫发生范围和重点防治区域,确定最佳防治适期;6月底-7月初调查夏残蝗;7月中下旬开展秋蝗蝗情调查;8月底调查秋残蝗。
(二)人员、物资准备
5月底以前,完成对治蝗人员技术培训,各种治蝗物资到位;5月中、下旬确定飞防区域范围,制订飞防计划,签订飞机租用合同,完成治蝗机场的维修养护,各项地勤服务工作准备到位;6月上旬治蝗飞机到位。
(三)防治进度
6月初开始防治,6月1日全省夏蝗防治工作全面展开,7 月5日全面完成夏蝗防治任务;7月10日做好夏蝗扫残和秋蝗发生动态监测;8月1日开展秋蝗防治,9月1日进行秋蝗扫残工作,9月10号全面完成2018年东亚飞蝗防治工作。
四、技术措施
(一)生态控制技术
沿海蝗区主要推广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改造蝗虫孳生地, 压缩发生面积;滨湖和内涝蝗区结合水位调节,造塘养鱼,改造植被条件,抑制蝗虫发生;河泛蝗区主要在嫩滩和二滩区搞好垦荒种植和精耕细作,开展蝗虫孳生地改造,恶化蝗虫的生存环境,压缩发生面积,抑制蝗虫发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和南水北调调工程沿线区域,要严格执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大东亚飞蝗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力度,限制化学农药使用。
(二)生物防治技术
密度在0.5头/m2以下的中低密度发生区、湖库水源区和自然保护区,重点实施生物防治。使用绿僵菌、微孢子虫、苦参碱、印楝素等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源农药防治蝗虫。
(三)化学防治技术
防治指标为0.5头/m2,防治适期为3龄盛期;密度在5头/m2以上的中高密度发生区,重点实施化学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
(四)开展东亚飞蝗蝗区勘测工作
为进一步掌握我省蝗区现状,更有针对性地稳定控制蝗害,2018年开展东亚飞蝗滋生区、重发区及宜蝗区数字化蝗区勘测。勘测工作主要包括蝗区勘界、蝗区生态调查、天敌资源调查、历史数据整理、以及蝗区数字化管理等内容。通过勘测,澄清蝗区现状,明确蝗区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