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希望喜鹊是来报喜的”
时间:2017-03-23 09:18:37
字号:
来源:

一只黑喜鹊在高高的杨树梢上叫。殷洪珠抬头看了看,说:“希望是来给我报喜的,今年把亏的钱挣回来!”

殷洪珠是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米楼村农民,去年流转了200亩地,

一年赔了9万多元。“开了多年超市,孩子在外面打工不是长法,我想带着孩子多种些地,谁想陷到‘泥坑’里了。”殷洪珠说。

殷洪珠走在他流转的200亩地里,见长了一年的梨树苗不过10厘米,白菜烂地里了,芥菜疙瘩不如鸡蛋大,有的地块明显看出高低不平。殷洪珠弯腰拾起一块芥菜疙瘩,眉头紧皱。

“这200亩地牵扯到80多家,我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的。一亩地一年流转费用是800斤麦子。地块高低有的地方差1米多,还有很多树,我用推土机推平整了。用拖拉机耕地时,树根把犁的铁齿弄折了4根。”殷洪珠说,“地力太薄,没养分,种果树,不长;种芥菜疙瘩,不开个,没产量;果树下套种花生吧,果树需要水,花生不喜欢水,结果产量很低。肥料上了不少,但一时半会也调整不过来。”

让殷洪珠哭笑不得的是,种的白菜没长成,有人以为他不要了,开着车去他地里拉白菜喂鸡,气得他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喊:“这些白菜我还要,你们还开车去偷,你们就缺这点白菜钱吗?”最后,收家里两堆没长成的白菜,去去叶子,成小棍棍了,堆在那里也不愿吃。“200亩地,一年就收了一堆烂白菜。”老殷颇为无奈。

在流转土地之前,殷洪珠也进行了市场调研,放弃了种中药材,决定种果树和蔬菜,没想到真种起来还是困难重重。

“幸亏我有超市撑着,不然农业真搞不下去。”谈起下一步的打算,殷洪珠说:“地种好了,一亩一年挣1万没问题,比在外面打工强。我想再栽苹果树、李子树、荔枝树,上高标准的钢结构大棚种菜;再把水引进来,搞采摘、垂钓。钱是大难题,上钢结构大棚,一亩就要投入3万元,十亩就是30万,还没想好去哪里弄,贷款是贷不出来的。就希望政府有扶持吧。”

东昌府区农业局局长张昭江认为,殷洪珠之所以陷进“泥坑”,是因为有点盲目:没选好项目就流转土地,流转得有点多;流转后盲目上项目,没找到赢利点,每年每亩还要支付800斤麦子。另外,也缺乏基本农业技术和管理技能。鸡粪不腐熟就上地,会把植物的根烧坏,怪不得产量上不去。

对于殷洪珠开采摘园的打算,张昭江认为应该慎重:“我听专家讲过,像苹果、梨、西瓜等,不适合搞采摘,要搞采摘,水果应该形成批次,尽可能延长采摘时间。采摘园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老殷那里很偏僻,谁去那里采摘?还有,荔枝树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老殷要种荔枝,是听信卖苗子的忽悠了。有家企业种药材,听信卖苗子的所谓专家的意见,把地深翻50厘米,把生土都翻上来了,结果三年药材都没长好。”

“规模经营的重点不在多大,在于适度。”张昭江介绍,曾经有一位农民,和殷洪珠的情况差不多,有了一些积累,立志要承包1万亩土地搞规模经营。在大家的劝说下,先承包了260亩。由于土地没成方连片,管理困难,一年赔七八万,最后黯然退出。他事后心有余悸地说:“如果我真承包1万亩地,大家就见不到我了,不是自杀就是跑路了。”

张昭江说,将组织农业专家去殷洪珠那里“会诊”,对症下药,帮助老殷尽快从土地上实现收益。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