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聊城: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农业由大变强
时间:2019-07-21 10:14:22
字号:
来源:农村大众

 

聊城是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855.1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24.08万亩,乡村人口494.35万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优质粮食和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聊·胜一筹!”农产品区域品牌已享誉全国。2018年,聊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8.72亿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92元,同比增长8.7%。

升级传统产业:莘县瓜菜走向全球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由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也是聊城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

从蔬菜大县到如今的中国蔬菜第一县,从周边地区的小农贸市场,到进京入沪、漂洋过海,再到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蔬菜)基地,“净菜进京”工程、供港澳蔬菜基地、上海外延蔬菜基地……莘县的蔬菜产业内涵越来越丰富。

莘县的蔬菜大棚产业起步于1991年,当时莘县在原聊城地区第一个引进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技术。随后,莘县相继引进了大棚西瓜、大棚香瓜和大棚蘑菇,走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为把蔬菜产业做成县域富民产业,莘县在技术推广、蔬菜流通、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并加大了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莘县蔬菜产业由弱变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莘县发展冬暖式大棚30万座、拱棚20万亩,瓜、菜、菌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500万吨,产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莘县还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全县“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96个。“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三大品牌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总价值近30亿元;“莘县蔬菜”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全县拥有多处供港澳蔬菜基地和北京、上海外延蔬菜基地,瓜菜菌外销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欧盟、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我们主营260多个甜瓜品种,150个西红柿品种及全系常规瓜果、蔬菜品种,不仅在本地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带动瓜菜产业发展和周边农户致富,还在新疆昌吉、甘肃张掖、东北设有3个生产基地,在海南、寿光设有2个示范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莘县最大的瓜果、蔬菜种子自主品牌运营商——山东旭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昊说。公司还在境外设置合作科研机构、种子公司2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聊城农业的一大支柱。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近年来,聊城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高档冬暖棚、层架式食用菌棚及大中拱棚为主的现代设施栽培,加强生产管理,提高设施水平,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并加强温室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与水肥管理的技术指导;连续召开蔬菜产销对接会,减少中间环节,保障蔬菜产销两旺。截至今年5月底,聊城市蔬菜累计产量共273万吨,预计产值104亿元。

坚持专业优势:冠县灵芝成“冠军”

7月3日,在冠县店子镇灵芝文化产业园里,百余盆灵芝盆景造型别致,有的像松塔,有的像大圆盘,有的灵芝菌盖上还“坐着”吉祥物……冠县灵芝文化产业园是集科普、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特色菌业示范基地,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通过嫁接造型把灵芝培育成观赏灵芝,赋予了它极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冠县灵芝文化产业园董事长董学堂介绍,活体嫁接灵芝盆景的成功开发,更是填补了国内外菌业观赏产品“药用+观赏”的空白,在观赏盆景中独树一帜。

冠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灵芝生产经营集散地,灵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冠县灵芝”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早在1991年,冠县就开始推广灵芝种植。其中,冠县店子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形成了种植灵芝的传统,到现在已有近三十年的栽培历史。但一直以来,村民们各行其是、小打小闹,尽管总量不小,但始终不温不火,形不成产业规模。2003年,董学堂等人潜心研究灵芝的生长习性、生产特点,并独创出一套灵芝观赏盆景的栽培创新工艺,灵芝产业走上特色经济发展的舞台。2007年,店子镇成立了冠县灵芝盆景艺术协会,建立了灵芝盆景销售网站;2008年,建立了占地30余亩的灵芝观赏盆景生产栽培示范基地。

目前,灵芝产业已成为店子镇的富民产业和强镇支撑,店子镇也被省政府命名为冠县灵芝特色小镇,并已连续举办两届灵芝文化节。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灵芝大棚7000余个,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各类灵芝近7000吨,灵芝孢子粉700余吨,发展灵芝文化产业单位20余家。

发展特色产业:小村水果长盛不衰

50年前,阳谷县寿张镇冀王村来了一位操着烟台口音的果树技术员——刘国乾。刘国乾在冀王村一待就是十多年,冀王村的苹果产业在这一时期从无到有,并快速崛起。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冀王村全村3000多亩地,几乎全部种上了苹果树,冀王村的苹果在当时就远销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依靠苹果产业,当年冀王村涌现出不少“万元户”,而冀王村也一度跻身阳谷县的首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如今,苹果不再是冀王村的唯一水果品种,葡萄、桃子、樱桃等水果也成为冀王村田间地头的常见水果品种。如今,村里还成立了冀王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资采购、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为社员提供统一服务,目前合作社已经吸纳了300多户,1500多人。

33岁的冀王村村民冀相全和30岁的弟弟冀相爱,几年前都在外打工,后来陆续返乡创业。兄弟俩在村庄周边承包了50多亩地发展水果种植。目前种植油桃、库尔勒梨、葡萄等多个水果品种,收入十分可观。如今,冀相全兄弟俩不仅靠着村里的水果产业发家致富,还把村里的水果成功搬到了网上,让冀王水果在网上也逐渐火了起来。

在冀王村,不仅地上有果树产业,果树下还“长”出了金蝉产业。近几年,村民们在发展水果种植的同时,搞起金蝉林下养殖,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致富产业。据冀王村党支部书记冀承康介绍,目前全村水果和金蝉的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不仅带动本村村民增收致富,还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庄发展起水果产业和林下养殖产业。

壮大“新六产”:农业获高质量发展

聊城规模化的农业产业走向融合。在东阿县,阿胶及其相关产业是带动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从上游价值百亿元的毛驴养殖产业链,到中游已经实现品牌化的阿胶产业,再到下游的阿胶体验养生旅游产业链,东阿阿胶的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一产控资源、二产抓发展、三产重体验”的完美结合,打造了覆盖饲料、养殖、交易、屠宰、深加工和旅游的农业“新六产”产业链,而在这条产业链上,东阿众多百姓都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的甜头。

在临清市,畜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战场”之一。临清市通过紧扣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以畜牧业出现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业态为杠杆,撬动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立于2008年的临清市君博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档雪花牛肉开发与生产营销,是运河黑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牛肉餐饮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企业,其肉牛存栏量2000余头,年出栏肉牛2000头。近几年,该公司建起了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肉牛屠宰生产线,年屠宰加工肉牛1万头,生产鲜、冻牛肉系列产品3000吨;其高档“君博牛肉”多销往一线城市,在济南、青岛、上海等城市还设有直营店。

东昌府区的山东立海集团是一家集肉鸭养殖、繁育、加工、冷链等产业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2017年底,立海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发展规范化肉鸭养殖基地68处,带动近万农户走上了靠肉鸭饲养发家致富的道路,人均年增收1.2万元。“‘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可以带动企业和老百姓一起发展,并依靠基地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山东立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张立军说。在梁水镇,总占地1万亩,以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为核心的山东立海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已投入运营,它可带动周边5000多农户人均增收2万余元。

如今,茌平圆铃大枣、冠县鸭梨、高唐锦鲤等农业品牌均实现了全产业链条建设和发展,并具备了很强的带动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产业途径。

今年,聊城重点围绕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重新筛选了“新六产”项目30个,遴选了30个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推进;组织莘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7个产业园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东阿、莘县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阳谷县创建成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东昌府区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立海冷藏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被批准成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累计达到493家,家庭农场累计达到128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2946个。

此外,聊城还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聊·胜一筹!”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目前,“聊·胜一筹!”农产品品牌旗下已拥有18个重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5个授权使用品牌标识的产品品牌,荣获2018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第五名。截至目前,聊城新认证“三品一标”112个,新认证基地25万亩。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标准,全市农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依托品牌创建,聊城还实施“净菜进京入沪”工程,扩大了聊城菜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大中型城市高端市场的份额;平均每天直供京沪和济南的可追溯蔬菜达200万斤。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