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清寒不减。而在山东聊城市冠县辛集镇齐庄村的一个有机蔬菜大 棚里,一盆盆盆栽有机蔬菜生机盎 然。阳光透过棚膜洒进棚内,让初 春新绿格外诱人。
“这个棚里剩余的4000盆盆栽 蔬菜,已全部被聊城、莘县、冠县 的饭店预订,眼下我们正在培育新 的盆栽蔬菜。”2月10日,站在大 棚里,冠县绿创果蔬合作社负责 人陈公豹一边指挥工人忙活,一 边介绍说,“虽然马上要过年, 但我们比平时更忙,订单一点也 没少!”
42岁的陈公豹以前经营动物饲 料,现在他在齐庄村搞特色有机蔬 菜。从个体创业到带动周边致富, 绿创果蔬合作社的发展,既占据了 当地农业格局调整的“地利”,又 借助了国家惠农政策的“天时”之 便。
去年5月,辛集镇将?庄、闫 二庄、后张官屯、穆庄等几个村的 扶贫资金326万元捆绑,在齐庄村 流转158亩地建起了10个春秋式大 棚、9个冬暖式大棚。大棚建成 后,齐庄村组织村民到北京、寿光 等地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考察,陈 公豹也随队前往。在看到那里的村 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产业,他受 到很大的触动,下决心回去大干一 场。 而最终让他选择“跨行”搞 起特色蔬菜种植的,还是近年来 的 国家 农 业 政 策 导 向 。
陈公豹说,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发展,扶持政策越来越 多。“这几年,我陆续到寿光、莘县做调查,从网上也了解到很 多上市公司纷纷投身农业,这都 让我确信今后农业规模经营、特色种植肯定有奔头 、有‘ 钱 ’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 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 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扶持小 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 体验农业、定制农业。这更增加 了他进一步发展的底气。
去年11月,陈公豹拿出多年的 积蓄,通过竞标,接过了当地大棚 产业项目。此后,他累计加投150 万元,发展起了规模化有机蔬菜、 无土盆栽蔬菜种植。为突破技术难 关,陈公豹专门聘来有机蔬菜种植 技术员,长期驻守指导。陈公豹本 人也勤奋好学,入行不到1年,他 已逐渐摸清了每种蔬菜的生长规律 和习性。如今,随手一指哪盆菜, 他就能判断出这菜还能长多大,还 有多久能出棚;像个有多年种植经 验的老菜农。
陈公豹说,“无土栽培”盆栽 蔬菜,主要使用泥炭、椰糠、土家 肥等混合基质,每个盆大小为20厘 米×40厘米,种有苦菊、茼蒿、紫 生菜等20余个品种,经30天种植成 盆后,八成以上直送饭店、超市。 “因盆栽蔬菜新鲜度直观可见,还 能随意挑选,这样的点菜方式成为 饭店里的亮点。”陈公豹说。 “大 棚 里 的 第 一 茬 盆 栽 蔬 菜,已经按每盆12元的价格卖完 了。”基地技术员王广清说。棚 内蔬菜不施肥、不打药,就连清 理盆内的飞虫也是采取悬挂杀虫 灯、黏虫板等物理方式。去年12 月,基地通过了有机蔬菜认证。
此外,他们对每盆蔬菜还有更严 格的要求,那就是必须保证一盆 蔬菜可以炒一盘菜。如果哪盆菜 没长好、导致出菜量不够,或者 不匀称、外形不美观,那都是不 合格的。 除了盆栽蔬菜供饭店,为了降 低价格波动风险,陈公豹还承接了 来自西安的一份无公害西红柿订 单,种了5个棚的有机西红柿,现 在西红柿已经挂果。
在陈公豹的带动下,绿创果蔬 合作社成立,齐庄村有20余人干起 了有机蔬菜温室种植。“种了几十 年的地,如今土里刨食换了新法 子。”齐庄村村民陈公山感慨地 说,“真得抓紧学习新技术,跟上 新时代发展的步伐。”齐庄村党支 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公林说,下 一步村里还要新建一批大棚,建成 占地300亩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一起致富。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