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党建引领“瓜果飘香” 合作社里结出“致富果”
时间:2023-11-20 11:11:10
字号:


近年来,聊城市茌平区始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续牵牢产业振兴“牛鼻子”,依托辖区内丰厚的资源优势,以壮大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为目标,创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乐平铺镇常海子村成立了山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合作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改善了人居环境,致富了村民百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乐平铺镇常海子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94户392人,耕地面积920亩,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常海子村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2012年创建山青蔬菜种植合作社,扶持冬暖棚、大拱棚等大棚蔬菜产业化种植先后荣获“聊城市文明村镇”“山东省森林村居”、“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片区中心村等荣誉称号

一、党支部打头阵,铸就产业发展“主心骨”。一是党员带头甘当“领路人”。干部干部,干字当头。面对村党支部合作社成立之初的瓶颈,优质产品无法及时流向市场,群众销售途径单一,大多以自产自卖、单兵作战的模式为主,乐平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让党支部成为引领合作社的一面鲜红旗帜。二是农户入社愿当“合伙人”。常海子村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为增加产品销路,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理事与支部、村委“交叉任职”。本着充分尊重村民经营自主权的宗旨,使全体村民由被动入社转变为自愿加入,实行统一服务、统一销售,提升致富能力。三是产业增收共当“收益人”。山青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提供种苗、对接销售、创建品牌等方式,带领社员闯市场、拓销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蔬菜合作社,加快推进集体资本变股本、村民变股民,让村民“动起来”、权属“明起来”、农村产权“活起来”,形成了更具活力、凝聚力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全村棚户合作共赢

二、特色大棚挑大梁,撑起乡村振兴“擎天柱”。一是注重绿色发展。常海子村党支部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式,大力支持扶持大棚发展全部采用冬暖棚、大拱棚及陆地种植全村建成大棚265座,户均3.5棚,由最初的10余亩发展到目前620余亩。主要品种有伊丽莎白香瓜、鲁青一号无籽西瓜、圣女红果、藤穗葡萄及津优一号黄瓜等高效益作物,棚均收入2万余元合作社年均收入可达500万元,实现了耕地单产效益大幅提升。目前,常海子村年人均收入由620元增加至30000元,实现了效益的持续增长。二是注重品牌效益。在形成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搞活小蔬菜市场,占地2亩,聚集周边蔬菜交易并形成规模,日均交易额可达3—4万元,并与“茌平正赢食品”实现了“农超对接”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得到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同时,通过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设施,实施了水肥一体化全面提升了村蔬菜生产水平,推进大棚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品牌效益,该村实施了果蔬产品的品牌战略,2016年常海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洋香瓜、黄瓜等果蔬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品牌。三是注重创新提升。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插上了“金翅膀”,乐平铺镇立足“交通、景观、产业、人才”四项优势,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计划投资70余万元,实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硬件设施提升工程,促进农业向种植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品种多样化发展,在大棚经济上做大文章让果蔬大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同时做大做强“抱团发展”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通过“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方式扩大销售渠道,积极学习贾寨耿店经验,到“茌平区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培育精品瓜菜,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三、脱贫致富见实效,绘制群众安居“新蓝图”。一是乡村生态更宜居。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居品位的提升,村内安装高标准路灯120盏,对村内主街道两侧墙体进行3D立体画喷绘1100余平米完成周转房1100平米的墙面粉刷130米的村西广场南墙立面改造工程,建设3800余平米高标准温室2个新建桥梁3座,硬化停车场2处,完成90户煤改气工程种植千头椿、紫薇、北美海棠等高档绿化苗木,栽植冬青苗6万余株、冬青球300余株、紫叶小檗13000株、金叶女贞3万株、红叶石楠200株,绿化面积达5000米,使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二是文化氛围更浓厚。建设村文化广场、马克思广场,为村民文化业余生活提供优质场所;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利用村内闲置的空白墙建设“党建文化长廊”,把文化、道德元素融入到党建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寓教于乐、以昂扬奋进的姿态鼓舞士气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使优秀文化更多地植根于基层融入到生活,使基层党建更多地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激发党员干部作表率,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潜移默化提升村民的思想境界。三是群众生活更幸福。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自来水、有线电视实现入户100%,兴建农家书屋,村民搬进二层别墅,这些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让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常海子生态观光园,以“采摘园”、“乡村一日游”的方式吸引外地居民前来观光休闲消费,山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群众就业,累计帮助10余人脱贫脱困,带动周边200余人家门口就业,党支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治理效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村级集体“抱团式发展”带来的实惠。

头雁领飞、众雁成行。在生产大棚里,在蔬果飘香的乡村间,茌平区全域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迈出了“抓党建”和“抓发展”合作共赢的实践道路,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与活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致富路。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