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2022年聊城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的通知
农业、林业、水利
11371500MB2865470R/2022-4415301
聊农发〔2022〕30号
2022-03-17
2022-03-25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有效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2年聊城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的通知

聊农发〔2022〕30 号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开发区和高新区分局、度假区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22年聊城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03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聊城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


受去年严重秋汛和气象条件影响,预测我市2022年小麦茎基腐病、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粮食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按照山东省“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要求,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通过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化学农药使用量等具体措施,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田间监测和分析会商,预计2022年我市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发生重于常年,小麦条锈病、玉米南方锈病等外源性病虫害大范围流行的风险仍然偏高,小麦赤霉病等突发性病虫害在局部重发的几率增加,常规性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为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必须加大防控组织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遏制病虫危害,努力减轻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 2022 年全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总面积1500万亩次以上。其中,麦蚜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以上;小麦条锈病近期冬繁区蔓延加快,总体病情重于上年,在我市大范围流行的可能性增强,预计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小麦赤霉病田间病原充足,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适宜,局部大面积偏重发生几率增高;受秋冬季土壤湿度大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发病面积明显大于2021年,发生范围继续扩展,预计发生面积超过180万亩;纹枯病、白粉病发生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分别为130万亩、200万亩,麦蜘蛛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2022年全市玉米病虫害发生总面积1800万亩次以上。其中,草地贪夜蛾在我市将有集中危害的可能;玉米螟普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400万亩次以上;粘虫在局部地块有偏重发生的风险;玉米穗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以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粘虫和高粱条螟等为主,发生面积350万亩;蓟马主要危害春玉米和套种玉米,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200万亩;玉米南方锈病若气候条件适宜,将局部中等至偏重流行风险较高;叶斑类病害普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约 200万亩次。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农业农村厅《“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新形势新任务,重点抓好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防控工作,加密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强化统防统治、及时应急处置,分作物、分病虫、分区域打好防控攻坚战,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切实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行动目标。通过实施“两增两减”行动,力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全市实施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不低于1900万亩次,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500万亩以上,统防统治区危害损失率比群众自防区减少1个百分点,力争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3%以上。

三、技术路线策略

突出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前移防控关口、实行分类指导、协同综合治理。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五病两虫”防控。小麦条锈病突出区域统防联防,各县(市、区)要密切关注全省及周边发病动态,及早行动,强化监测调查力度,实施“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压低菌源,降低传播扩散风险。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及时实施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全力控制流行速度和扩散范围。小麦赤霉病突出预防为主,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强雾霾天气等利于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预防。小麦茎基腐病重发区,抓好返青期药剂防治,提倡地面大型施药机械作业,要加大亩喷液量。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在重点发生区突出抓好关键时期达标防治。麦蚜发生前期,注意保护利用蚜茧蜂、食蚜蝇、瓢虫等天敌,穗期大力推广“一喷早三防”技术,抓住关键节点,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在麦蜘蛛重点发生区,突出抓好苗期达标防治,科学组配对路杀虫、杀菌、生长调节剂等,实施一次性混合施药,达到防病、治虫、促壮的效果。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粗缩病、南方锈病“四虫两病”防控。草地贪夜蛾要加密监测调查,优化加强布控,诱杀成虫压低基数,对连片发生区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点杀点治,全面扑杀幼虫。玉米螟要综合运用农机农艺、放蜂治虫、生物防治、合理用药等措施,心叶期施药,压低基数,适期释放天敌、喷施微生物药剂、食诱剂等,控制危害;中后期大力推广“一防双减”技术。粘虫要早查早治,严密监测成虫动态,抓住低龄幼虫关键期,及时对重发区实施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棉铃虫要抓住二代成虫迁移关键期,利用灯诱、性诱、食诱等技术,控制幼虫密度,抓住低龄幼虫期,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粗缩病重点实施治虫防病,控制灰飞虱,减少传毒几率;玉米南方锈病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做好早期预防,提前备好应急防控物资、队伍,一旦出现流行势头,立即实施规模化统防统治。

(三)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在蔬菜优势种植区,综合“替、精、统、综”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应用,大幅增加绿色防控实施面积。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植保技术骨干作用,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流行迁飞、常发重发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及时启动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充分发挥我市14处病虫害智能监测点作用,加强对病虫早期侦测,精准掌握、密切跟踪。采取重大病虫信息定期调度制度,广泛发布病虫情报,提高信息入户率和信息服务质量。

(二)积极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积极推进全国“统防统治百县”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好生产救灾资金等公共财政资源,完善政府购买植保服务机制,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为服务组织提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病虫信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充分调动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发挥高唐县“统防统治百县”和国家星级服务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建设引导统防统治向全程化、整建制方向发展,继续大力推广小麦“一喷早三防””和玉米“一防双减”技术,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面积,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生物天敌、食诱剂治虫等。引导、鼓励农企合作,联合开展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风险农药、现代植保机械等直供直销、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稳步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

(三)全面推行科学安全用药。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示范推广适用于当地的农作物病虫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推广用量少、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及高效节约型植保机械。加强技术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培训科学用药技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强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培训,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技术普及率,指导农民科学选药、轮换用药、按量施药,避免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五、进度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 3月上旬,制定印发《聊城市2022年“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3 月中下旬,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本地实施方案。

(二)及时动员部署。4月、8月分别召开全市夏粮和秋季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3月-8月及时根据重大病虫害发生态势,发布相关工作部署文件,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三)准确会商趋势。3月下旬、6月下旬分别召开全市上半年、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议,组织专家全面分析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严格信息报送。3月-6月对小麦重大病虫害、4月-9月对草地贪夜蛾及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信息,实行“一周一报”制度,关键时期根据重大病虫发生态势,对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启动“日报”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强化调研指导。3月中旬至5月中旬、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按照局领导帮包联系机制,分别组派专家组,采取日常联系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及时调度夏粮、秋粮重大病虫害工作进展,督促指导各地落实防控措施。同时结合“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科技壮苗”等促生产活动,推进各项措施落实,适时开展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调研指导,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等规定,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市局实施县级领导帮包联系机制,分片包干统筹指导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督促指导,确保“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体系建设。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 号)要求,按照“县有机构乡有人”的目标,加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加强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和知识更新,培养一支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植保植检队伍,确保病虫害监控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三)强化技术服务。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分析研判会商,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技术意见,逐级组建专家技术团队,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确保指导高质高效。要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发放技术明白纸、现场指导、举办讲座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确保监测预警、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技术落实到位。

(四)强化资金保障。各县(市、区)要确保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的相关项目资金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要结合当地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开展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要合理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提前做好物资和作业服务采购准备,全力保障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物资需求。应急时期,要开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确保救灾物资、服务及时到位。

(五)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防病治虫夺粮丰收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面做好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录导读